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史上大烏龍---十二生肖與地支無關


史上大烏龍---十二生肖與地支無關


長久以來大家都將地支與十二生肖連結在一起,認定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此觀念並不正確,其實甲、乙、丙、丁是牛、虎、兔、龍的像形字因為最早的生肖只有十個,沒有鼠與蛇十個生肖也就是天干,與地支無關至於為何後來又變成十二生肖,那是因為稍後古人發現十個生肖無法陰陽輪替例如豬是陰牛也是陰,所以牛之前加一個陽(),同樣的,龍為陽馬也是陽故,兩陽之間必須加個陰,因此蛇置放龍、馬之間,從此陰陽輪替無礙
在夏代就有了十天干的日法,而商代也出現了十二地支日,但是商代還沒有以十二獸(二生肖)年,這說明十二生肖紀年法形成於商代之後,同時也說明十二地支早於十二生肖,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沒有關係,不能混為一談。
至於為何確定甲、乙、丙是牛、虎、兔的像形字,簡略分析如下:

. 甲是來自牛的象形字:
牛的古代寫法

金文的牛也有寫成”此字與甲只差一橫


甲的甲骨文作+ ,金文作

甲的戰國古文”證明多樣寫法
很明顯 甲是由牛的像形字演變而來在遠古時期甲=牛


.乙為虎的尾巴:老虎的尾巴較長 異於其他動物,予人印象深刻,字是由圖記改變而來,為求簡單易懂,故以虎尾巴的形狀代表虎進而成為字,應該是可理解的

甲骨文及西周金文的乙作


甲骨文的虎

金文作
乙字是虎的簡化,乙=


.丙為兔之上唇,上唇缺是兔子的特徵,這一明顯特徵被用作兔子的代表符號而演變成丙字

甲骨文的丙作

西周金文有作


.丁就是龍:龍與蛇很像,龍的頭較大,身體細長如蛇,是想像中的神獸,古人以一大頭加上一細線代表龍,
龍的春秋金文字有作

丁的戰國古字
從上面兩個字看來與丁幾乎完全一樣

丁在甲骨文上作形如口字



在甲骨文干支表上龍作形如口字

在此發現龍與丁都作"口"兩者完全一樣確定為同字


.戊與馬
戊的甲骨文作

戊的西周金文作 
明顯這是馬頭加馬鬃的形狀,是馬的像形字


.己與羊:己就是羊的跪臥形狀
羊在休息時的姿勢,這是羊的特徵,己是像形字


.庚與猴:猴字是犬字加侯,侯古文也作矦,
矦的戰國古字有作庚很接近


庚的甲骨文作


戰國古文有作
庚很接近,應屬同字只因古代書寫不統一而產生差異庚=猴


.辛與雞:
辛的戰國古文有作

雞的古文作

如果把古字的右邊去掉就與相似因此應該是相同的字只是古人書寫略有差異



.壬與狗:狗即犬,犬>>壬,從字形看,兩字同源,因古人寫字常有變化,犬字因而發生差異。

.癸與豬:豬即豕 
豕的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作


癸的商代甲骨干支表上作
   以上古字大多是戰國時期的文字。秦之前的文字不統一,一字有多種寫法.古人在書寫時經常作筆劃的增減改變長久下來已難找出與現代完全一樣的古字古文字典上所呈現的,僅僅是後人所發現的部分遺漏的應該很多故難以作分毫不差的比對但從以上古字的結構和古文字演變的脈絡上研判甲,乙十天干是牛、虎十生肖的象形字。同時,甲是牛神乙是虎神..癸是豬神,十天干已經是十種神祇,與一般的牛、虎、兔不同,因而演變為兩套不同的名稱

十二生肖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來自巴比倫,中東地區人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幹支),傳入中國的時間約在漢武帝期間。為反駁幹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就有幹支產生。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干起源於我國古代伏羲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記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伏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地支似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干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幹支法,從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日循環的日法(明心網;華夏文明:天干地支發明者)。以上數位學者雖然未提及生肖,但一致認定十天干於夏代時就已存在
也有不少的學者認為是起源於中國古代原始部落圖騰崇拜,漸而轉為動物崇拜而產生生肖。筆者認為,在原始社會對自然的認識不足,這些對大自然了解有限的原始部落,因心懷戒慎恐懼,而逐漸對這些經常接觸而不十分了解的動物產生崇拜,生肖也因此而生。 

       有關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的文獻資料中以詩經》最早。另外一九七五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對十二生肖有完整的描述(但與目前的十二生肖不盡相同),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建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二一七年)。和目前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論衡、物勢。這是早期古文獻中關於生肖,最完備的記載。在夏代就有了十天干的日法,而商代,也出現了十二地支日,商代還沒有以十二獸(二生肖)年,這說明十二生肖年法形成於商代之後,同時也說明十二地支早於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十二地支沒有關係。

      相傳天干、地支為黃帝所創(史記》中所記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據說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多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從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年代最久遠的干支表,說明於殷商時期,干支日已嫻熟自如,日常都在使用。尤其特別的是商代帝王的帝號全部與天干有關。商代帝王共十七世三十一帝,起自商湯(天乙)下至紂王(帝辛)。三十一帝的名字全數都與天干有關,絕對不是巧合。

天干、地支是夏曆的年法,一般而言,甲、乙、丙、丁本身只是一個計時用的名稱,似乎不具特殊意義。但是,帝王取帝號都會考慮字的涵意,商代帝王皆取天干之一為帝號,應該是因為其背後的特殊意義,而不是單純計時用的甲、乙、丙、丁。天干同樣配合五行,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帝王們取帝號是否考慮到五行的屬性?假如商帝王選擇名字是考慮到五行的屬性,則為何同屬火的 有七位,而只有一位?同屬水的 有二位,而卻沒有?這不合邏輯,顯然(五行的屬性)也不是商帝王們的想法。

天干是古人認為最具影響力的十種神獸的像形字。這十種被認為神獸是牛、虎、兔、龍、馬、羊、猴、鷄、狗和豬

商代是用天干來記帝王的帝號。商湯,實際上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殷商的開國之主,成湯擁有天下之後的號。成湯,是帝嚳之子契的十四世孫,子姓,名履,又名天乙。
商代帝系表:成湯>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袓乙>袓辛>沃甲>袓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袓庚>袓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紂王)商代帝王們本有名字,為何他們不用本名而以甲、乙、丙、丁取代,同時甲、乙、丙、丁這些字又不見他人使用。

十種神獸套進天干之中,則為甲=牛、乙=虎、丙=兔、丁=龍、戊=馬、己=羊、庚=猴、辛=雞、壬=狗、癸=豬。把湯的帝名天乙與其對應即是天虎。再進一步計算商代帝號,則以屬龍的 最多;有太丁(湯之下)、沃丁、中丁、祖丁、武丁、庚丁、太丁(第二十八帝)共七個。其次是牛;有太甲、小甲、河亶甲、沃甲、陽甲、祖甲,共六個。第三為虎;有天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共五個。再次為猴四,雞四、狗二、兔、馬、羊各一,惟不見豬(),這應該是因為夏朝末代君王桀帝號為履癸,夏亡於桀,故商帝王不取癸為其帝號。而龍、牛、虎居前三名,剛好與商代銅器上最常出現的三種神獸相同,這應該不是無意義的巧合,而是與帝王的喜好有關。由此可見商代帝王選擇帝號時,不是單純的選甲、乙、丙、丁等字,而是考慮到甲、乙、丙(十天干)後面所代表的生肖。此十生肖絕對不是單純的十種動物,在古人的認知中 它們是十種被崇拜且具有神格的神獸。商朝是神權時代,極度的敬鬼神。帝王們找一個神祇代表自己,鞏固其地位是必須的,是故,在他們的帝號裡取天干中的一字,如湯的天乙即表示湯是虎神,他的作為都是神的旨意。假如十天干未與十生肖結合,商帝王取甲,乙癸為帝名就不合邏輯。因此可以進一步相信:丁、甲、乙與龍、牛、虎在商代是相同的。商代帝號明確告訴我們甲是牛神、乙是虎神、丙是兔神、丁是龍神....是豬神。

十生肖與十天干的關係已確定。天干和十生肖為一體,在商湯之前就已成立(夏時就有孔甲第十五帝王,及履癸桀,第十七帝王以天干為帝號)。也許有人會問為何是十生肖而不是十二生肖?原因很簡單,因為干、支是幹與枝的省略,意指樹幹和枝葉的主從關係;古人認為天是主,地是從,無主哪有從。主為先,未有主就有從於理不合。所以首創的是十生肖(天干) ,十二生肖是後人加入鼠、蛇後形成。有些學者專家認為,以生肖取代天干地支是為了較容易記年歲。那麼以十為一計算單位比以十二為一計算單位應該來得容易。因此更沒有理由在考慮生肖組合時捨十而就十二。至於生肖的選取,應該是選自原始部落的圖騰。

由以上的推論可以確定,天干與十生肖的關係除此之外,在蒐尋眾多資料,詳細比對研究之後,終於發現甲,乙.十天干是牛,虎.十生肖的象形文字,或其演變形成文字是由符號演變而來為了便容易符號的書寫是越簡單明確越好因此原始古字的筆劃不會複雜


十二生肖的真正起源

從傳世及出土的文物上發現,殷、周的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周人對天干、地支同樣嫻熟。所以對於商代帝王們之帝號與生肖的關係應該很清楚(兩族間的交往頻繁)。朝代的改變,都會有求新求變的心態。周武王在滅商之後,並未改變對生肖的崇拜,但是在生肖中加入鼠和蛇以鼠為首蛇居龍後(西周早期時已出現十二生肖玉雕)這應該與陰陽的認定有關。根據學者的看法,生肖的陰陽性是以牠的足趾的雙數或單數為依據,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十生肖依次是牛有四趾(陰),虎五趾(陽),兔四趾(陰),龍五趾(陽),馬一趾(陽),羊四趾(陰),猴五趾(陽),雞四趾(陰),狗五趾(陽),豬四趾(陰),整個陰陽排列組合是陰、陽、陰、陽、陽、陰、陽、陰、陽、陰,這種順序與起頭為陽後接陰再接陽的陰陽相互承接觀念不合,也無法陰陽輪替不斷。此種生肖的陰陽性有可能是在商代之前沒有被注意。也可能早期是根據河圖的五生十結構排十生肖的順序,一配九,二配八...配對,也就是一(牛)配九(狗),二(虎)配八(雞),三(兔)配七(猴),四(龍)配六(羊),五(馬)配十(豬)。這樣剛好一陰配一陽,陰陽平衡。所以在當時並沒有發現問題。另一種可能原因是在商代以前沒有以動物足趾的偶奇數分陰陽的觀念,而是把甲、丙、戊,庚、壬歸為陽。把乙、丁、己、辛、癸歸為陰。無論十生肖的排列原因如何。後來被認為這種排列無法達到陰陽接續不斷運轉,在注重視陰陽協調的時代中,陰陽不協調是不被允許的。尤其在朝代更替時,新帝王總會找出前朝的缺失加以改進(周初已出現十二生肖玉雕)。因此,周初帝王在考慮完整的陰陽搭配後,加入鼠(前足四趾,後足五趾,奇數,屬陽)於首,再添蛇(無趾,舌分,偶數,屬陰)於龍後,龍馬雙陽之間加入一陰以陽為始,陰陽輪替永不息從此十二生肖取代十生肖。由於後人未發現十生肖的任何記載,只認為十二生肖配合地支,而不知是由十生肖變革而來。

陳文卿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