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西周儺文化玉神獸與漢代玉避邪(組圖)

西周儺文化玉神獸與漢代玉避邪(組圖)

1.西漢玉辟邪 長約18公分


2.西漢玉辟邪 18.7公分 9.5公分,6.7 cm


3.下圖.東漢辟邪 9.3公分,長13.6公分 ,寬3.5 cm(取自網路,故宮藏品)
專家認為故宮所藏這件「玉辟邪」,昂首挺立、氣宇非凡,是漢代帶翼神獸的代表作,是同類作品中最精美的一件。鄧淑蘋女士認為其造形可能傳自西亞。
事實上漢代玉避邪並不罕見,而且有多件西漢的玉辟邪無論是玉質、尺寸、雕琢都遠勝過此件故宮藏品(如圖1、圖2)。漢代避邪應該是源自西周儺文化的神獸不是傳自西亞。


儺文化十二神獸
儺文化始現於西周,上古的,簡單而又粗獷,保持著濃厚的原始群舞特點。進入秦漢時期,由於信仰和藝術活動的新發展,要求儺禮也要有所提高。從秦和西漢的儺禮開始,逐漸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和程式。

晉代司馬彪《續漢書·禮儀志》記載的這種漢末儺制,其他所有後漢史書全都沒有提及。其中,十二獸(又稱十二神獸十二神)的多數出典無從查考,被十二獸的十一疫大多也找不到來源。這很可能是這種儺制經歷的時間極短,又逢兵荒馬亂,使典故失傳,終成千古之謎。十二獸吃鬼歌的內容是說:甲作、巰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明、委隨、錯斷、窮奇、騰根十二位神獸,分別要吃鬼虎、疫、魅、不祥、咎、夢、磔死、寄生、觀、巨、蠱等十一種鬼疫;最後還要勸鬼疫趕快逃跑,不然就會被十二獸掏心、挖肺、抽筋、扒皮,以致被十二獸吃掉。
甲作食𣧑(凶的異體字),巰胃食虎,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強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隨食觀,錯斷食巨,窮奇、騰根共食蠱。
十二神獸出自於道教傳奇,在道教的名稱為十二天將。
不過,司馬彪記載的這種儺儀的整體結構是清楚的。它有一個先倡後儛再驅疫的簡單情節,整個儀式就是一出雛形儺戲。即:開始,由太監中的藝人中黃門帶領120 名侲子倡(似唱非唱,似說非說)十二獸吃鬼歌;接著是相與十二獸儛

有明確出典的四隻神獸
十二獸中目前能找到明確出典的有四種:
雄伯,傳說中能吃的神。
伯奇,即百勞鳥、鵙 。他本來是人,其父輕信後母讒言將他殺死,變成伯奇鳥,父親發現錯殺後,便射死了後母。伯奇變成了鳥,但心明如鏡,故能知惡夢、吃惡夢;
強梁,又叫疆良,虎首人身,四蹄長肘,能銜蛇操蛇的神。強梁與祖明一起共同吃磔死、寄生兩類鬼疫;
窮奇,像牛,一身長著堅硬的刺蝟毛,其聲如狗,吃人。又說像虎,長長的尾巴,爪如鉤,手如鋸。它專吃正直忠良的人,卻細心侍候奸邪惡劣的人,是一個奇得不能再奇的窮奇。窮奇與騰根一起,能吃流傳最廣的鬼疫蠱。


西周儺文化十二神獸

西周儺文化十二神獸之雄伯 墨玉 16.4公分14.9 cm13.8公分
此器的尺寸為故宮所藏「玉辟邪」的7.61倍,質地為和闐墨玉,雕琢精美,神獸左前腳抓住一,轉頭怒目直視欲食之而後快,造型極為生動,是件藝術創作。漢代避邪可能是源自此種神獸。





西周儺文化十二神獸之窮奇 長21cm



西周儺文化十二神獸之強梁(食虎神獸) 高約17cm



                                              西周儺文化十二神獸之一 (不知其名)高19.6cm


陳文卿撰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國之重寶---古帝王印璽(組圖)

國之重寶---古帝王印璽(組圖)

戰國 和闐墨玉齊王印璽 10.5公分 邊長11.3公分 x 11.4公分

此器體型碩大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皇后之璽的82.26倍大玉質細膩雕琢精美龍的氣勢張揚昂首威猛是國力強盛像徵此印可能是齊國鼎盛時期也就是公元前334年齊威侯田因齊稱王時刻製如此質精體大的和闐墨玉目前很難找到。
印文:齊王攸同(齊王親臨、等同齊王之意)

攸同之義

:攸同;

相同,攸,文言語助詞,無義。

出於《詩經》之《大雅》

文王之什 文王有聲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 攸同:四,即天下,攸,通有。意思是天下有待於統一。



陳文卿撰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國寶還是贗品?

國寶還是贗品?篆書的皇字是自王不是上白下王!--淺談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漢代皇后之璽(組圖)


陝西歷史博物館皇后之璽何以成為國寶


「皇后之璽」玉印,被定為西漢時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狼家溝村。西漢皇后之璽玉印,高2厘米,邊長2.8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專家認為皇后之璽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後玉璽,屬於國家級文物。這玉印的發現創造了兩項全國之最:一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皇后印璽;二是玉璽的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


專家認為此枚玉璽玉質之精美,純凈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羊脂白玉。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罕見的。《漢舊儀》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那麼,這枚白玉製成的皇后之璽為何竟公然違背了《漢官舊儀》中皇后之璽「金螭虎紐」的規定呢?專家對此疑點沒有解釋,但認為"此印形制與印文正與漢制相合。因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呂皇后合葬的長陵約1公里,推測為呂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彌足珍貴。此印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珍品,被珍藏禁止出國展出。

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皇后之璽(取自網路 每日頭條)

皇后之璽是贗品,閉眼專家看不見錯字,捨金用玉與體制不合

篆體字的"皇"字是"自王(如下圖)不是白王"《中国篆刻大字典》

唐朝 皇帝之璽


儘管專家對此皇后玉璽如此讚美,但筆者不敢苟同。一.從照片看此器玉質含很多玉花(白色斑點)並不夠精美,非羊脂白玉。二.雕琢不佳,不僅螭虎形象笨拙,頭太大身體畏縮,整體不協調就印牆的雲紋而言也過於草率,與同時期的壓地淺浮雕相去甚遠(2.3)。三.體積太小不是皇后應有的格局。為證明筆者之言,提供以下照片作比對參考。

雕琢不精非皇室應有

皇后玉璽的雕琢簡單草率,呂后生前揮霍無度個性囂張跋扈,應該不會喜歡這種簡陋玉璽。

 1.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皇后之璽  2厘米,邊長2.8厘米


 2.漢代 螭虎玉印 高4.8cm印面5.5cm x 6.3cm


3.漢 覆斗小印 高1.9cm印面2.7cm x 2.6cm (此印尺寸與皇后之璽幾乎一樣,但玉質較佳)
同樣尺寸小印,此件印牆雲紋不是單純的陰線,而是加上減地淺浮雕,其困難度高很多.就玉質而言,此玉印也遠勝皇后之璽 . 



皇后之璽  印牆雲紋是單純的陰線,且陰線粗細不一,差距太大,作工粗糙非,皇室印璽應有.




體積太小,高2厘米,邊長2.8厘米
這樣小的印章不應該是皇室格局,除非當時無較大型印章,但事實不然,下列照片可證實:

4.西漢 淮陽王璽 高10.2cm印面6.9cm x 6.9cm



5.西漢 濟南侯玉印 高8.2cm印面4.1cm x 4.1cm


6.漢 墨玉自強不息印 高10cm印面9.7cm x 9.7cm


7.春秋戰國 衛國國印 高4.2cm印面6.9cm x 6.85 cm


8.戰漢 螭龍玉印 高4cm印面5cm x 5.7cm


9.漢 螭虎玉印 高3.7cm印面3.2cm x 3.4cm



10.漢  武帝之璽(漢武帝諡寶) 高10cm印面10.1cm x 10.1cm
此印牆上有明顯次生變化現象,非千年以上不會形成。



以上所有印章不僅器型大於皇后之璽雕琢工藝也遠勝皇后之璽。顯然漢代不乏大件玉印,且雕工亦精美,尤其是"武帝之璽"僅是陪葬品,其規格應該不如生前玉璽,而皇后玉璽尺寸只有它的65分之1,顯然不合理。而皇后之璽既小又簡陋,不合宮庭格局。再加上「皇后之璽」四個篆體字的"皇"字是自字下面王字不是白字下面王字《中国篆刻大字典》,同時未依漢代規定"金螭虎鈕"。因此可以確定皇后玉璽是贗品


陳文卿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