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霽藍釉起源與元代霽藍白龍梅瓶(組圖)
霽藍釉又被稱作霽青、祭藍、藍釉等。霽藍釉是一種高溫釉,即在石灰鹼釉中摻入適量的天然鈷料做著色劑,在窯內1280~1300攝氏度 左右與坯胎一起一次性燒製成功的瓷釉。
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藍瓷器,以後又發現了不少元代霽藍釉瓷器,如揚州博物館收藏的傳世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景德鎮出土了大量元代霽藍釉瓷片。明代永宣時期官窯生產了不少霽藍釉瓷器,其釉水質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後人稱為「寶石藍」釉。入清以後景德鎮民窯生產祭藍瓷器,其生產數量遠遠大於元明兩代,質量上乘的霽藍釉瓷器當數清三代的,但仍然沒有超過明代永宣時期的官窯霽藍水平。
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藍瓷器,以後又發現了不少元代霽藍釉瓷器,如揚州博物館收藏的傳世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景德鎮出土了大量元代霽藍釉瓷片。明代永宣時期官窯生產了不少霽藍釉瓷器,其釉水質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後人稱為「寶石藍」釉。入清以後景德鎮民窯生產祭藍瓷器,其生產數量遠遠大於元明兩代,質量上乘的霽藍釉瓷器當數清三代的,但仍然沒有超過明代永宣時期的官窯霽藍水平。
舉世聞名元代霽藍白龍梅瓶
霽藍白龍紋梅瓶存世量非常稀少,被認為全世界只有三件(事實不然),一件在法國吉美博物館,有缺陷,另一件在頤和園文物管理處,也有殘缺。唯獨揚州博物館這件完整無缺,而且比上述兩件都要大,其高度為43.5厘米 ,紋飾最精美,是三件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中造型最好、保存最為完整的一件。
揚州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霽藍白龍梅瓶
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取自網路)
此梅瓶的原主人叫朱立恒,是揚州輕工機械廠一個普通工人,他已故父親解放前是地主,喜愛收藏,母親知道這個瓶子很值錢,但從不示人。文革時期,用墨汁將瓶子周身塗得漆黑,躲過一劫。朱立恒婚後不久有了孩子,生活拮据。1976年,他瞞著母親將瓶子拿到文物商店,開價30元,還價16元,18元成交,母親知道後大罵。幾年後這件梅瓶被南京博物館專家看到,認定是元代的,後經故宮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等認定,確是元代珍品,最終揚州博物館搶先以3000元的價格收購了,此後它的價格迅速飆升,一個香港商人想花3.4億元收購,法國甚至出價40億元人民幣收購,都被拒絕了,如今成為了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說,後來這位朱先生從不去揚州博物館,想起來就心痛。
明亮如寶石的元代霽藍白龍梅瓶
「霽藍」是一種高溫石灰鹼釉。明、清燒製很多,其生坯施釉,入窯1280~霽藍釉易燒難精,歷年來燒製雖然很多,但是絕大部分霽藍釉都偏灰暗,能明亮如寶石者鳳毛麟角,現代亦無法燒製,揚州博物館的霽藍白龍梅瓶也未達到明亮如寶石標準。
此器釉色明亮如寶石全器完美是罕見極品元代霽藍釉。
元代霽藍白龍梅瓶與現代仿品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品(取自網路)
宋代霽藍釉與現代仿品
一般認為霽藍釉始創於元代,一直延燒到今天。其實宋代就有霽藍釉。
宋代定窯窯變霽藍印花盤
宋代定窯窯變霽藍印花盤
宋代定窯窯變霽藍印花盤與現代仿品
宋代霽藍印花龍紋壺與現代仿品 (左真 右仿)
宋代霽藍印花龍紋壺 局部
現代仿品
元、明、清霽藍釉
元代霽藍龍紋盤
清代乾隆霽藍描金龍紋葫蘆瓶
陳文卿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