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極品商代古玉(詳圖)

 商代古玉極品(詳圖) 

 

體大 質精 工藝傲人 玦中稱雄




古代稱圓環形有缺口的玉器為「玦」。《白虎通》說:「玦,環之不周也。」《廣雅》說:「玦如環,缺而不連。」這是古人對玉玦的形象描述。玦是華人古老的玉製裝飾品,為環形形狀,有一缺口。古人主要是用作耳飾和佩飾。關於玉玦的用途,古今說法很多,有人認為小玉玦常成雙的出土於死者耳部,類似今日的耳環,較大的則是佩戴的裝飾品。新石器時代玉玦製作樸素,造型多作橢圓形和圓形,除紅山文化豬龍外,均光素無紋。紅山文化豬龍形制特殊。考古發掘已經證實,該文化的大型豬龍多出土於死者胸前,可以確定它不是耳飾。商代玉玦呈片狀,一般尺寸在5至10厘米。西周玉玦仍作片狀,中孔較小,肉部寬於商代,玦身多為光素,部分飾弦紋、雲雷紋,紋飾與商代相比,有簡化現象。春秋、戰國玉玦數量較多,此時玉玦形體較小,一般直徑在3至5厘米,作扁片狀,普遍飾有紋飾。漢代玉玦不多,風格沿襲戰國,小玦不及戰國時精緻。此時出現了一些較大的玦,直徑在10厘米以上,應是佩玉器。宋以後出現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戰國造型。宋仿紋飾多不合古制,塊體比戰國厚重。明、清兩代偽古玉玦,紋飾處理和雕刻刀法很難達到戰國時自然流暢,徒具古形,缺乏古意,乏善可陳。 

 

商王武丁時期龍形玉器,直徑5.9、孔徑2.3、厚0.4厘米。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代和闐黃玉 龍形玉玦 徑19.6cm 厚0.6cm 



陳文卿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