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鉞的由來與大汶口文化玉越(詳圖)

 鉞的由來與大汶口文化玉越(詳圖)

《集韻》載:「戉,威斧也。」《周禮.大司馬》注載:「戉,所以為將威也。」。盛行於商和西周青銅鉞的外型為一長柄斧頭,重量更重於斧。但因形制沉重,靈活不足,終退為儀仗用途,常作為持有者表現威儀與權力之用,在後代也往往是君主大權的象徵,節鉞也是古代君王授予臣下權力的方式之一。

一般認為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玉製的鉞是最早的玉鉞。事時上,略早的大汶口文化就有玉鉞,且紋飾更精美、細膩、文字先進,超越所有新石器時代玉器,前所未見。夏、商未見其精髓,出現文化斷層。其文明之璀璨應該深入研究。

鉞、圭應該是由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鑿或石鏟等工具演變而來。

石器時代玉斧 長14cm。




紅山文化玉鑿 長18.4cm



四靈也稱四聖獸,又稱四象,是華人神話傳說中的四大神獸。古代人民認為四象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這四位天神來源於先秦的星宿崇拜,古代天文學家將黃道中的恆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形成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說法。 而道教將這一說法吸收、演變後才有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天神護衛的說法。


在殷墟出土的殷商早期關於天象的甲骨文卜辭上已經出現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天之四靈的名號,但未有完整的二十八宿出現。而在距今六千五百年前的西水坡墓葬群中已發現青龍白虎圖。


大汶口四靈玉鉞 高14.5cm 寬17.1cm. 紋飾精美超越以往認知,排列與秦、漢四靈不同. 

a.璧形四靈圖

b.太陽圖

朱雀

白虎

青龍(此龍下額特長)

玄武(下額有鬍子有別於秦漢玄武)



大汶口四靈玉越與商代玉鉞


大汶口雙鳥玉璧鉞  高18cm 寬12.9cm.

上半部是兩鳥相對.右下邊一鳥字




良渚文化玉鉞  長18.2cm



商代玉鉞 高12.7cm. 寬15.8cm



商代玉鉞 高12.8cm 寬12.8cm.


商代青銅鉞


陳文卿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