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璀璨的史前文明---紅山文化

                           璀璨的史前文明---紅山文化(附圖)

                                 HONG SAN IS A GREAT CIVILIZATION.

紅山文化鳥神 寬約17cm

              
  早期,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等海內外著名博物館所收藏的紅山文化玉器。都被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者認定這些古玉器年代為商、周或為夏朝。後來,朝陽、阜新、赤峰的文物商家不斷從農民那裡收買到一些原始風格強烈的古玉器,因受挖掘現場出土青銅短劍的誤導,這些紅山文化玉器的年代再次被錯定為西周。

紅山文化玉鳥 寬約9cm

   1908年到1921年間,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先生考察內蒙古人類遺址後。法國學者桑志華徳日進及瑞典地質學家安得生也先後到內蒙古和遼西考查。1930年中國考古學家梁思永根據日本人的線索,深入考察內蒙古的林西縣及赤峰遺址。1935年日本東亞考古學會濱田耕作和水野清一,在日本軍隊的保護下到內蒙古。對當時熱河(今赤峰一帶)東北的紅山臺地,進行考古挖掘。並於1938年發表報告。

  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和尹達先生,先後於19431954年,著文立說。兩位學者認為東北地區的史前文化是屬於長城南北接觸產生的一種混合文化現象。並正式定名為紅山文化。這個文化的分布,大體以西遼河,西喇沐倫河的兩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為中心,向西至張家口,南至燕山南麓,北至大興安嶺,東到遼河中游一帶。他的存在時間大約於西元前4700年至西元前3000年間。

紅山文化的特色
  紅山文化並非憑空出現。依據考古資料,紅山文化和興隆洼文化、趙寶溝文化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而晚於紅山文化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也有繼承關係。紅山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創造出眾多空前精美,造型特殊的玉(包含水晶和瑪瑙)雕。

  根據在內蒙古遼西地區的考查,已經確立了小河西、興隆窪、趙寶溝、紅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層文化等。這些史前考古學文化序列中,玉器的雕琢和使用已經不是一個獨立各別現象。而是承先啟後,貫穿遼西史前文化的發展始終。大體而言,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以興隆窪、紅山、夏家店文化為代表。

   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挖掘而得名。同文化性質的遺址,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溝、林西白音長汗、克什克騰旗南臺子,遼寧阜新縣查海遺址等,正式挖掘出土玉器的總數已超過100餘件。經放射性碳素測定,興隆窪文化的年代為距今8200-7400年,因此認定興隆窪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開創中國史前用玉之先河。興隆窪文化玉器主要出自居室墓葬內。主要器類有玦、匕形器、彎條形器、管、斧、錛、鑿等。玦、匕形器是興隆窪文化最典型器。這些玉器製造技術完全被紅山文化的先民們繼承並發揚光大。加上敬神及自然崇拜的觀念深入人心,因而製造出大量(崇拜)玉器。


紅山文化 雷神 高27.5cm


紅山文化 雙龍(環)20.3cmx19.5cm


紅山文化 D形龍 高12.2cm 寬11.5cm


紅山文化玉鳥 寬約10cm

 
考古學者研究發現,人類的宗教觀念大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了新石器時代,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宗教觀。在紅山文化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蓬勃的敬神崇拜現象;有宗教崇拜、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等多種形式。把動物神化、人格化,從而對動物進行崇拜是紅山文化的重要內容。而玉器的題材和造型則與自然崇拜有密切的關係,是人們審美意識、精神信仰的產物。同時也因此出現了一批唯玉為葬的玉器,這批玉器以動物造型為大宗,特大眼睛是其特徵。

  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多樣的經濟形態、蓬勃的宗教崇拜是紅山玉文化出現的主要條件,使遼河流域成為中國史前玉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紅山玉器屬東北玉系統,質地為陽起石-透閃石類軟玉,有一小部分是蛇紋石一類的彩石玉,其硬度因材質不同,差異很大,加工琢磨難度不一。但紅山匠人在製作玉器時已能依據器物的造型特點,熟練地運用切割、琢磨、隱起、鑽孔、拋光、圓雕、浮雕、透雕鏤空、兩面雕等多種技法來加工玉石,使之成為形態各異、形象生動的玉器。



紅山文化玉鳥 寬約11cm   

紅山玉器在紋飾刻劃和造型上獨具特色,紋飾上有通體光素無紋,部分光素無紋,關鍵部位施紋等多種形式。少數玉器有文字出現。光素無紋飾的器物如玉箍形器、玉璧、玉環、玉鐲、菱形飾及玉斧、玉珠等通體磨光;部分光素無紋的玉器以玉豬()龍為主,在頭部施紋刻劃,龍體則通體磨光;關鍵部位施紋主要用於刻劃動物形狀玉器,玉人、玉琮、玉蜫蟲、玉蛙、玉鳥展翅欲飛,玉龜栩栩如生,獸面形牌飾,抽象的帶齒類獸形器則顯得神秘而莊重。此外,還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複合動物玉雕。

最佳藝術呈現

   玉器是紅山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紅山玉器造型風格的形成,是當時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共同影響的結果,是紅山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此時人民的信仰是玉器製作動力,加上經濟能力許可,玉雕事業蓬勃發展,玉雕技術突飛猛進。玉器的題材和造型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虔誠的信仰帶動整體玉雕事業發展,蓬勃的玉雕工業促使其技術快速提升,進而製造出精美且多樣的水晶雕刻品。水晶的硬度七度,且易碎難雕。如無高超技巧無法達成。紅山文化中的水晶製品,技術之精及藝術境界之高都稱得上舉世無雙。

  中國是玉文化國家,然而中國古玉的國際地位確遠不如瓷器。重要因素之一是中國古玉的藝術價值普遍不高。這是國際人士的主要看法。在以往,這種看法或許是對的。但是對紅山玉器而言,此種看法是絕對錯誤。在強烈的信仰及審美意識下,精美的紅山藝術玉器因而產生。為數不少的紅山文化玉雕作品(含水晶)不僅僅是製造者的技術高超,而且能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並予接觸者產生共同感覺。這種含有人類深刻的內心思維之最高層次表達,是以往中國古玉所少有。它的完美呈現,使我們得以體會到當時人們的感受,遠超過千言萬語的描述。其藝術層次之高,絕對不會遜色於世界上其他著名雕刻作品,稱得上最佳藝術創作。
                                            

紅山文化 帝王 高約20cm  


紅山文化玉人 約23cm      
                                                     

紅山文化 龍與神 高20.7cm


紅山文化 高約18cm


紅山文化 高約18cm 
                                                        

紅山文化 龍與鳳 長約25cm 
                                                   

                                                                紅山文化 約26cm 


紅山文化 長約25cm 


   紅山文化 約20cm 
                  

                                                             紅山文化 長約20cm 


                                                               紅山文化 長約22cm 


                                                                      紅山文化 長約23cm 


                                                        紅山文化 長約27cm 


                                                           紅山文化玉 約20cm 


                                                          紅山文化玉琮 約16cm 


                                                               紅山文化 長約22cm 


                                                            紅山文化 長約25cm 


                                                       紅山文化玉人 長約24cm 


                                                           紅山文化 長約25cm 


                                                                  紅山文化 約18cm 


紅山文化 長約20cm 


                                                                       紅山文化 約27cm 


                                                           紅山文化 約22cm 


                                                               紅山文化 徑約20cm 


 紅山文化 長約22cm 
                                        

紅山文化 寬約9cm                    紅山文化玉鳥 寬約10cm 


                                  
紅山文化 高約10cm                                                          紅山文化祈禱玉器 高約16cm


                                                 紅山文化 王珮 長約18cm


                                                   紅山文化 王珮 長約20cm


紅山文化 王面具 高約25cm


紅山文化 王面具 高約25cm


                                   紅山文化 人鳥複合王珮 長24.1cm  最厚處0.3cm
此器兩面雕刻,四面開刃,最難能可貴是其最厚處僅0.3cm且全器完整.可謂奇蹟.


                                                      紅山文化 豬龍 長高約16cm


                                                     紅山文化 豬龍 高約18cm


紅山文化  長約19cm


                                                          紅山文化  長約19cm


                                                              紅山文化  長約13cm


                                                                     紅山文化  高約18cm


                                                                    紅山文化 高約13cm


                                                                    紅山文化 高約12cm



                                                         真假紅山馬蹄形玉器 高12.6cm


紅山文化水晶 少婦 高約18cm                                    紅山文化水晶神獸 高約16cm              




    紅山文化水晶 神獸高約17cm                               紅山文化水晶 高約15cm  



                                                   紅山文化水晶 長約25cm 


                                                  紅山文化水晶 長約18cm 
                           

紅山文化水晶 高約187cm 

三星堆文化之源
  紅山玉器的製造不是單一獨立的,它繼承先前技術後發揚光大,創造出史前最輝煌的玉雕文化,這種史無前例的成果,對往後的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一個輝煌文化,除非是發生嚴重天災,不可能瞬間消聲匿跡,僅管往後的各種條件改變,而一時無法延續。但人們所熟悉的生活習慣不會立即忘掉,時空的改變可能壓抑原有文化的繼續發展。但當環境許可,懷舊的火苗必然重新點燃以往的記憶,以往熟悉的生活文化必再度重現。這種再度產生的文化可能與前文化不完全相同,它可能因取材不同,技術改進或想法的改變而調整。但它本於何處?是有跡可尋的。在中國的古文化中常可發現此種現象,四川三星堆文化就一個明顯例子。

  三星堆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人們陸續在成都平原挖掘出一些明顯區別於黃河流域的各種文物,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在幾個工地突然出現的大批以青銅器和玉石為主的出土文物,不僅震撼了全中國,一樣也震撼了全球考古界。這些與中國商代同期,3000多年前文物的特點明顯與傳統漢人文化不同。一時之間猜測四起:這些相貌奇特的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甚至有人說:他們來自外星文明,並且又回到故鄉去了。三星堆屬於外來文明還是本土文明?關於此點,歷來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三星堆文明屬於外來文明。甚至認為這個文明的創造者主體為紅海沿岸古閃族人,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




紅山文化祈禱玉器 高約20cm           紅山文化祈禱玉器 底部祈禱文


    紅山文化玉神


    紅山文化玉神                                                     



三星堆文化玉神


 紅山文化玉神   


                                                      三星堆文化玉神

  據悉,三星堆遺址年代距今48002800年。21年前,三星堆遺址2號祭祀坑中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面具。這付商代的青銅面具高約80釐米,寬138釐米,重約100公斤,青銅面具突出的雙目、碩大的耳朵令人好奇猜測。另外還出土了一尊細而高的青銅鑄成的人像,其相貌和青銅面具的特徵相同,穿著一件燕尾服式的長袍,光著腳,腳下有一底座。銅像身高170公分左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青銅像。銅像兩手一高一低,呈握物狀。該銅像出土時,手中沒有發現握著的東西。專家認為,這個銅像的神情和手勢,像是一個不同於平常人的巫師或神,其出現的場合應是在祭祀中。

  自1929年四川廣漢三星堆農民燕道誠在車水灌溉時,無意間喚醒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後,考古界就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追尋。隨著大批國寶級珍稀文物出土,一連串驚人之謎接踵而來:三星堆出土的這些高鼻巨目、闊嘴大耳的青銅兵團以及人面鳥身青銅像從何而來?

  古史傳說中,蜀人的遠祖出自黃帝。岷江上游地區是蜀人最古老的居住地之一。據研究分析,很早以前,有一支蜀先民部族順岷江山地河谷南下,進入成都平原,與當地土著居民逐漸融合,形成了蜀族最早的一部。這種說法可能是事實。然而,為何會出現與眾不同的人像?
其實,答案很明確;三星堆出土的這些高鼻巨目、闊嘴大耳的青銅像以及人面鳥身青銅像都是源自紅山文化。

  類似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銅像銅面具的玉雕早已出現於紅山文化(見圖)。這些玉雕人像都具有大眼睛的特徵,這種大眼睛的形狀與三星堆的銅像幾乎完全一樣。不同的是紅山玉雕人像顯然較商代銅像古樸。且紅山文化就在三星堆文化之前,由此可見三星堆的銅像是源自紅山文化。至於紅山文化的先民為何會製作這些異於常態的玉器?道理很簡單;是出自敬神和對自然界的崇拜。

  紅山文化的先民對週遭動物的神格化及對鬼神高度崇拜,因而製作出這些被崇拜者的雕像。當他們製造這些雕像時,必定要強調其法力或神威。眼睛是靈魂之窗,把眼睛加大最能表現出強大的法力或神威,同時也有別於一般的人或動物。大眼睛是因法力幻想而來。這可以從眾多紅山玉器中得到證明,紅山玉雕動物大多具有大眼睛的特徵。紅山先民因崇拜動物,把動物神格化而加大其眼睛。所以這些大眼睛的動物是具有神格的神獸,並非是特殊品種的動物。同樣的,紅山玉器中有多件大眼睛的人形玉雕,其中有多件人像鈕祈禱玉器,器座底部的文字是表達祈求願望的祈禱詞(不是印章) 。此印鈕為一立人,雙目巨大突出如三星堆銅面具,雙手持一璧,璧與人身平行,垂直向地,人的神情肅穆,雙眼前視。從其特徵判斷此玉鈕應為正在祈禱的巫師()。另外,還有一件天神鈕玉印 ,此天神的面像與三星堆170公分的銅像極為相似,連雙手的姿勢都類似,如果說三星堆的銅像與其無關,應該難以令人置信。由此看來,巨大眼睛的人像,是用來代表具有法力或神威的神或巫師,不是特殊人種。因此那些相似的三星堆大眼睛銅像也是巫師或神,而不是真有其人。此外,三星堆也出現人像祈禱玉器器座底部的文字是表達祈求願望的祈禱詞(不是印章),這種現象與紅山文化一樣。因此,可以大膽論斷,三星堆的習俗文化是來自紅山文化而非來自其他國家或外星球。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千多年前的農業社會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遺址而得名。有考古學家認為:牛河梁的五千年前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塚群等紅山文化遺址,說明了當時的紅山文化已經出現了氏族部落制度。

  現代考古學自上世紀初建立以來,人們習慣性地把黃河流域當成中國文明的發源地,尤其是絢麗奪目的河南仰韶彩陶文化的發現,更是強化了這一觀念。然而以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紅山文化被發現以來,以蘇秉琦先生為代表的一批考古學家提出;紅山文化與黃河流域以及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處於先走一步的前導地位。

  不過這一理論並未取得學界的主流地位,還有很多學者堅持黃河流域才是中華文化的真正起源和中心。他們認為,紅山文化還沒有進入文明時代,因為他們認為現有資料並不能證明紅山文化已經具有了青銅器的鑄造和應用以及城市和文字的產生。關於此論點,個人認同蘇秉琦先生的看法。

  (天工開物  卷上銅器的起源,人類約在七千年前已會使用天然銅,但人工冶銅的歷史目前所發現最早的是在西元前3800以前在伊朗所發現含砷的銅器,西元前2800在中東發現含錫的銅器是青銅的起源。對中國而言,早於商周以前的銅器都稱為早期銅器,早期銅器在五十多個地點發現了五百多件,分布在山東、內蒙古、甘肅及湖北都有。目前發現最早的,是在陜西臨潼姜寨中所發現的黃銅製品,距今約西元前4500年,而早期銅器依地域可分為四個區域,西北地區,北地區,海岱地區及中原地區。此外,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席永傑介紹,近年來,考古人員者在遼寧省牛河梁第二地點四號積石塚一號墓內發現一件小銅環。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西臺遺址也出土兩件形青銅陶合范。其中,形青銅陶合范長寬均在5釐米至6釐米,上面留有澆口,范腔為一鳥首形。由此可見於紅山文化期間,人民已有製作青銅器的能力。 
  
古文字的出現
  一般認為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其實不然,在五千多年前,紅山文化的玉器中就有多件刻有文字的玉器(見圖)

  中國文字是源自圖畫。我們比對中國境內新石器時期的岩畫和甲骨文、金文字形的特徵,無論是圖像的線條化、形體的由繁而簡,由橫向豎,明顯都是一致的。由圖畫過渡到象形文字,應該是自然演變現象。根據古文字刻寫的所在,可區分為陶文、甲骨文、金文、竹帛文、璽印錢幣文字等不同類型。其中以殷商的甲骨文為近代出土中最大宗而具系統的文字,但就時間而言,新石器時期陶器上零散發現的刻符,遠早於甲骨文。因此,這些刻符被認為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文字。

  當然,不是所有陶器上的符號都可以算是文字。陶符和陶文有必要作明確的分界。近代學者對於陶文的發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說是始自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約西元前四七七年)的二十二種刻畫符號,一說是出於山東大汶口文化(約西元前二七八年)陶器上的三種圖形。不過,有人認為上述兩宗例子只是刻在陶器上的符號,或具有辨識的功能,但並不算是代表記錄語言的文字。他們認為真正確定是屬於陶文的,最早要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的陶器刻畫。根據考古研究成果,二里頭文化(約西元前一九二年)所代表的正是文獻歷史中的夏文化時期。對照緊接著的殷商時代,甲骨文的運用已是發展十分成熟的文字。因此,就時代研判,夏部落社會應該已進入具有文字的時期。其實,在五千多年前,紅山文化的玉器中就有多件刻文字的玉器。

  這些玉器中,有的只有一個字,這也許是符號而不是字。但是,當四個字放在一起,四邊加框,形成似印章的祈禱玉器,這還是單純的符號嗎?它是否已能完整的表達一個特定意義?或許有人會說,這些祈禱玉器是後刻的。關於這點,可以從它的造型、刻工及玉質表面的(次生)變化現象即可證實。

  祈禱玉器的出現是紅山文化的重大發現。他除了改變人們對文字起源的看法之外,更重要的,人們對中華文明起源的看法可能因此改變。
  一般認為,印章的產生應該與部落間重要事件的溝通、聯繫、談判有關,跟社會中彼此間的交流關係密切。不相識的人如何相互取信?尤其當部族的首領無法出席聚會時,只有由代理人憑信物參與,於是印章應運而生。所以古人說:印,信也。印章是身份證明,是不同族群間的協議保證文件,是權力象徵。但是這些玉祈禱玉器並不是個人的信物。它是先民們在祭典上,用來祈禱上蒼保佑用的(這種祈禱詞也在三星堆玉器上出現)祈禱玉器的神、獸印鈕是用來與上蒼溝通的媒介,印鈕與印文之間具有特殊意義的搭配,共同表達古人的祈求與盼望。印章的出現,表示文字的使用已相當嫻熟,文字已出現相當長一段時間,顯然當時已進入文明時期。

  從祈禱玉器以及眾多不同造型精美文物的出現,加上考古學家根據牛河梁遺址的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塚墓群遺址及其大批出土文物,認為在五千多年前,這裏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由此可以確定紅山文化已有青銅器的鑄造和應用以及城市和文字的產生,三個古文明產生的條件都具備。因此,以西遼河,西喇沐倫河的兩河流域和大小凌河流域為中心的紅山文化可以被確認為中華文明起源,其時間超過五千年。事實上,紅山文化稱得上是璀璨的史前文明。其先進程度遠超過仰韶文化。其間尚有豐富的內涵待學者專家們繼續努力研究發掘。

陳文卿撰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