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唐青花---青花起源(附圖)

唐青---源(附圖)

  THE BLUE AND WHITE WAS CREATED IN TANG DYNASTY.

左.唐代青花                          右.唐代瓷瓶

  
於20世紀50年代前大家都認為清花瓷始於明代.。20年前絕大部分人都還認為宋代無青花.。其實青花創燒於唐代,主要是為伊朗需求而製,其燒製所需之鈷礦亦為伊朗提供,但是由於鈷礦含鐵過高,導致釉厚處常因鐵生鏽而剝落。.之後中國本土青花隨後產生。而後,宋代瓷工樂於嘗新的心態下,紛紛燒製.但品質參差不齊。 因主觀認定青花是創始於元代而否定唐青花的存在,並把宋青花當元青花,遺誤至今。“青花”這名詞起源於何時已無從查考,目前所知,清代龔軾在他的《陶歌》中稱讚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裏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英文稱Blue-and-white porcelain(直譯 藍與白瓷器) 。再加上目前一般的認知,可以確定“青花”是青花瓷的簡稱。因此,青花的定義是"應用一種釉料在瓷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藍彩瓷器",也就是說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釉料,在瓷土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的藍色瓷器。進一步說,如果燒製溫度不夠,未達瓷器標準,儘管顏色是以鈷礦為釉料而產生的藍色器皿,不能稱為青花,否則藍色唐三彩也變成青花。目前已有很多人論述唐青花,但大多人指鹿為馬,把中溫藍彩釉當作唐青花。


何謂唐青花
在確定是非之前必須先正本清源,認定唐青花之前必先確定何謂青花。青花這名詞起源於何時已無從查考,目前所知,清代龔軾在他的《陶歌》中稱讚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裏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英文稱Blue-and-white porcelain(直譯 藍與白瓷器) 。再加上目前一般的認知,可以確定青花是青花瓷的簡稱。因此,青花的定義是"應用一種釉料在瓷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藍彩瓷器",也就是說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釉料,在瓷土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的藍色瓷器。進一步說,如果燒製溫度不夠,未達瓷器標準,儘管顏色是以鈷礦為釉料而產生的藍色器皿,不能稱為青花。而所謂唐青花必需是唐代時,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釉料,於瓷土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的藍彩瓷器。



                左.唐代青花                          右.唐代瓷瓶       




                     左.唐代青花                  右.唐代瓷瓶

古文獻中未曾發現有關唐青花的記載,唐青花以往不爲人知,直到一九七五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員,在揚州唐城遺址發現一塊唐青花瓷枕片,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胎釉和青花的測試分析,認爲屬低錳、低銅、低鐵的鈷料,與國產高錳鈷料明顯不同,但卻和河南鞏縣窯燒制的唐三彩藍料接近。這種唐青花瓷片在二十世紀的八零至九零年代初,在上述地區又陸續出土數十片。除揚州外,據河南輕工業部門的科技人員引述,多年來他們在鞏縣窯址中也曾採集到很多藍釉和少量青花碎片。二十世紀八零年代在洛陽地區還出土過一件唐青花蓋罐。香港馮平山博物館也藏有一件唐青花三足罐,據已故著名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考察認爲,胎釉特徵與河南鞏縣窯接近,很可能是産於鞏縣窯。美國波土頓泛美藝術博物館收藏一件繪有三葉紋和點紋的唐代青花碗。據說丹麥哥本哈根藝術博物館也藏有一件畫有魚紋和點狀紋的唐代青花罐。通過對上述資料的研究以及科學研究單位的全面理化測試及光學顯微鏡觀察顯示,這種唐青花燒成溫度普遍偏低,多在1170℃1210℃,而鞏縣的白瓷燒成溫度一般都在1150℃左右,兩者基本相同,胎釉的化學成分也大體相同。這些唐青花的色料化學成分爲低錳、低鐵、低銅鈷料,與國產高錳鈷料完全不同,而和鞏縣窯唐三彩上的藍料基本一致。因此,對唐青花産地,陶瓷界普遍認爲産於河南鞏縣窯。唐青花的紋飾,常見有棕櫚紋、菱形加散點紋、圓點紋、梅花點紋和不規則的斑點紋等。這些紋飾在中國傳統的陶瓷器物上並不多見,而常見於伊斯蘭的陶器上。這種風格的唐青花除揚州和河南地區外,在中國其他地區的考古工作中極爲罕見。這種唐青花主要不是供官府和國內群衆生活所用,而是與對外貿易有關。揚州當時是我國四大港口之一,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大量的西亞商人來往於揚州,他們把波斯鈷料帶進,再把唐青花從揚州運走,是非常容易,所以唐青花主要是爲對外貿易所需燒制。就其產品質量而言,都比較粗糙,反映了早期青花的特點。以上是大部分學者認定青花瓷創燒於唐代的主要說法
另外一些學者認為要討論青花瓷的起源,首先要對“青花”這個瓷器品種作出科學的界定。中國酸鹽學會主編的《中國陶瓷史》說:“‘青花’是指應用鈷料在瓷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呈現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馮先銘先生主編的《中國古陶瓷圖典》說:青花是“瓷器高溫釉下彩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專稱。用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爲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火一次燒成”。根據以上定義,青花瓷有三個必備條件或基本特徵:一.以氧化鈷爲繪畫的呈色彩料,二.彩料直接繪於生胎胎面後再罩以透明釉,三.施釉後的生胎、生料和生釉在1300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
這些學者認為鞏縣窯“唐青花”器,是兩種燒成溫度不同的釉中彩藍彩器,而不是高溫釉下彩的青花瓷器。其中一種藍彩器是亞高溫白釉釉中彩藍彩瓷器(比高溫瓷器的燒製溫度低,但比中溫瓷器的燒製溫度高),這種瓷器是在生坯上施化妝土,在12001250之間燒成素胎,然後罩以白釉,待釉乾,以鈷料繪畫紋飾後,在不高於素燒溫度的亞高溫還原焰中二次燒成(圖一)。這種瓷器胎骨雖已瓷化,但因使用高鋁質粘土製胎,胎質欠緻密,有微生燒現象,瓷化程度不高,遠遜於景德鎮瓷器,且因兩次燒成,胎釉結合不牢固,極易剝釉。另一種藍彩器是低溫透明釉釉中彩藍彩器,這實際上是鞏縣窯生産的低溫唐三彩釉陶的一個品種 (單色藍彩器)。它是在胎體表面施白色化妝土,素燒後上透明釉,再在釉上用加入鉛的低溫鈷藍料點彩或繪畫(有時在藍色花紋中以黃彩點綴),然後入窯在900氧化焰中燒成(圖十一)
  儘管這兩種鞏縣窯産品燒成溫度不同,前者爲瓷後者爲陶,但具有一個共同特點:所有的藍色紋飾都是在釉上施氧化鈷料,在燒成過程中彩料熔融後沈入釉中,在一定溫度下鈷料分解而呈色由黑變藍。由於有熔融後的釉面玻璃質的封閉作用,在有氧環境下不能被二次氧化變黑,就成爲青花一樣的藍色美麗紋飾。因此,它們雖然從製作工藝程序上看是釉上施彩,但從燒成後彩釉層面關係上看,實際上都是釉中彩。而釉下彩的青花瓷是將鈷料直接畫於生胎表面,罩透明釉後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因而青花瓷的鈷料由於乾燥生胎的氣孔吸附作用,都會滲入胎面並在燒成後與之牢固結合,熔在一起的特點,即使因窯溫較高而有部分彩料分子在釉的流動中暈散甚至燒失,但彩料和胎面熔合處不中斷,彩、胎之間不會有釉層存在。而釉中彩從斷面上看是彩料夾在上下兩層釉中間,彩與胎中間有釉層相隔。
兩派學者對青花瓷的定義之立論基礎各有所據立論基礎不同,結論不一樣便無可厚非。他們的共同認知是以氧化鈷呈現的藍色裝飾陶瓷器已在唐代出現。雖然這不等於高溫釉下青花瓷。不過,也有學者認定高溫釉下青花確實存在於唐代。究竟唐代有無能力和可能燒製高溫釉下青花瓷?唐代藍色的瓷器是否只限於鞏縣窯?要了解真像,必須從唐代的其他窯場的製瓷加以研究探討
利用氧化鈷爲著色劑燒製青花瓷器始於唐代,大部分陶瓷學術界基本上已經認同此點,但唐青花的最早發源地究竟在那裡,卻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定論。日本陶瓷學術界權威人士認爲,極有可能是湖南長沙窯。湖南省收藏協會常務理事闞志雄有一件長沙窯小瓶,鵝頸圓肚,形似“玉壺春”,高10公分左右,灰白色胎,青黃色釉,施白色化妝土,開細小紋片,造型圓正小巧。瓶上繪簡筆草葉,隨意而灑脫,其色藍黑泛綠,淺淡又略有邊暈,帶有已知的唐青花特徵。古玩收藏界人士都認爲,這件小瓶的紋飾爲鈷藍釉色,有長沙窯草葉紋風格,它的出現,應該可以證明“長沙窯”器中存在青花紋飾。以上兩種說法是在資料不完備的情況下所下的論述,雖然不足以確定唐青花的實際狀況,但已肯定青花瓷器已在唐代出現。         
唐代青花 膽瓶

  唐代青花 膽瓶 局部

釉下彩瓷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在南京三國(吳)墓葬所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罐是現存最早的釉下彩瓷器)不過當時只是以褐色顏料簡單地點彩來裝飾瓷器,還沒有刻意的繪製紋飾。穩定的釉下彩繪瓷製作,應出現在唐代。當時湖南長沙窯的瓷師們以氧化鐵,氧化銅為彩料,在素坯上繪出不同的圖案,或寫上文字、詩句,然後施青釉經1220~1270高溫燒制。其後陝西黃堡耀州窯,浙江余姚越窯等瓷窯亦紛紛仿效,從此釉下彩廣泛流行,屢屢創出驚世之作。
此外,據長沙窯課題組編寫的“長沙窯”記載,從陶瓷殘片的胎、釉化學成分和燒結情況推算燒成溫度是1200 1270 正負20燒成的釉彩, 一般採用高溫氧化焰燒成由此看來,長沙窯是燒製高溫釉下彩瓷
關於長沙窯的產品,已有多人出專書報導,長沙窯成功的燒製釉下彩是不爭的事實儘管有人認定釉下彩瓷在更早之前就已燒製成功,但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長沙窯已完全掌握釉下彩的製作技巧,並且大量生產,廣泛流傳,且輸出到國外由此判斷,唐代是有燒造高溫釉下青花的能力至於是否會燒製?還要看市場的需要及鈷礦料的供應問題
中國唐代是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版圖大,文化發達,並注重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促使中國陶瓷受到西方的青睞,尤其鈷藍色調為當時西亞等信奉伊斯蘭教國家所崇尚,並將其鈷藍釉料帶入中國為其燒制外銷瓷,這無疑對中國青花瓷的產生,有其積極的推動作用。
2001年三月底數位中國陶瓷專家到土耳其托布卡比宮(Topkapi palace)參觀考察後認為元青花的大部分精品藏於國外是因為西亞商人為自己國人的宗教文化與實用需要帶着礦料來到中國景德鎮等地直接定貨。他們認為這些瓷器屬於來料加工專門按照伊斯蘭文化生活習俗燒製出口。於唐代,中國瓷器已大量外銷西亞,這種由西亞商人自帶釉礦到中國指定製造他們所需要的瓷器既然發生在元代也可能發生在唐代同時,前幾年,在印度尼西亞發現一艘海底古沉船,從中打撈出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碗、瓷盤,這都說明唐代青花瓷器是外銷瓷
一個多世紀以來考古學者從海上絲路沿途的十一國,四十多處遺址中發現大量出土的長沙窯瓷器,即可證明唐代已有大量中國高溫釉下彩瓷器外銷到西亞地區伊斯蘭教國家加上伊斯蘭民族喜愛藍色青花器,而其國內又有豐富的鈷原料,原料供應不缺,市場需求量大,製造技術成熟生產要件完備因此,可以確定高溫的釉下青花瓷在唐代已被成功燒製這不只是推論,以下的實物即可證明。這些唐代高溫釉下青花瓷的透明釉很薄,藍鈷料在高溫下大量滲透透明釉層,浮於釉面,因而導致含鐵高的青花繡蝕嚴重。此種青花與元代進口的蘇勃泥青相同。

蘇麻離青是產自伊朗的卡尚山區的格哈默沙的伴生礦石。伴生礦有鐵、銅等元素,由於與鐵礦相連,所以,它含高比例的鐵。這種礦石在當地被稱謂蘇來麻尼,中國叫這種礦料為蘇麻離()這個尾碼是中國人自己加上去的。蘇來麻尼”“蘇麻尼,古時譯名少了一個音而已。

蘇麻離青鈷料雖然稀少而昂貴,但它的呈色並不完全是盡善盡美的。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天然礦物的質地都不是完全一樣的,雖然產生在同一礦床的也不例外,尤其它們的純淨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區別,有的甚至差別很大,燒製候的顏色有差異。

     

唐藍彩水壺(中溫釉中青花) 9.5cm
上面這是一件具爭議性的唐青花瓷這件瓷器與其他在楊州及鞏縣窯發現的唐青花一樣是大部分學者認同的唐青花但是少數學者認為它不具標準青花瓷的要件只能稱為藍彩器是將鈷料繪在釉上經過燒的過程溶入白釉中成為釉中青花非將鈷料繪於白釉下高溫燒製的釉下青花其鈷料含鐵低藍色濃豔,不見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古瓷研究者熱烈討論卻未獲共識的唐青花瓷,嚴格講是唐藍彩非青花。


 唐青花植物紋膽瓶 高21cm



唐青花植物紋膽瓶 局部                   

此瓶外形與宋代及其後的膽瓶略有不同造型優美胎土為灰色,表面施白色化妝土底色白中帶黃胎與釉的結合牢固無剝釉現象敲之聲音高亢是高溫燒製全器開細片釉面明亮玻化程度高,為石灰釉所致青花呈色沉穩紋路清晰主幹邊緣有聚釉現象是釉下施彩的特徵所用鈷料含鐵比例高似西亞進口的蘇勃泥青因含鐵高釉濃處因時間長久致使鐵氧化而蝕嚴重(這種現象在唐代的釉下褐彩亦普遍存在)器上所繪花紋,為西亞的一種植物畫工粗率用料不均,器底刻128三個阿拉伯數字,這應該是西亞人進駐窯場,在土坏入窯燒製前所做的記號,這種記號在陶瓷大全書中,另有一件唐代藍釉碗


                                                           唐青花弦紋三葉青花瓶 高21cm                                                               


                                                    唐青花弦紋三葉青花瓶 局部      
                                              
此器繪以兩道一組的青花弦紋四組最下面畫兩組三葉紋這種紋飾也未見於國內的瓷器上整器的胎釉與植物紋膽瓶完全一樣青花濃處一樣因含鐵過高,而嚴重氧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釉下彩施釉的特徵非常明顯此器的透明釉一樣是用石灰釉而非石灰鹼釉由於石灰釉在燒的過程中流動性高如果是釉上繪彩則當透明釉料燒溶化而釉上的鈷料進入透明釉料中時會因透明釉料的流動,使鈷料的藍色跟隨流動擴散致使顏色糢糊不清四組弦紋間的留白處就會消失至少不會如此明顯何況其最窄的留白處不到0.1公分卻依然清晰存在這是釉下施彩明證加上其完美的燒結無任何剝釉及敲之聲音高亢足可證明是高溫釉下青花瓷



 唐青花弦紋瓶 高22c


                                                                唐青花弦紋瓶  

 此器的畫工單純,僅在頸部及腹部繪以弦紋釉與其他幾件高溫釉下彩青花瓷完全一樣,腹部的弦紋與弦紋間的留白清晰,顯然唐代的瓷師對高溫釉下彩青花瓷的燒製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
                                                                                                                                                                                                                                                                             

                                                         唐青花花瓣紋膽瓶 高22cm
                                                      
此器的青花呈色是目前所見唐青花中最精美的一件(透明釉較其他略厚)充分顯示唐代的高溫釉下彩青花,已到較成熟階段青花豔麗整器明亮釉面高度玻化鈷料繪畫均勻僅小部分青花濃處含鐵過高,產生氧化蝕現象類似的畫工同樣見於長沙窯



                                                         唐青花紅彩弦紋瓶 高21cm
                                                           

此瓶繪六組弦紋每組是由上、下兩道青花加上中間一道釉上紅彩組成整器的青花胎土與其他高溫釉下彩唐青花無兩樣它的不同處是在燒好釉下青花後在其兩道弦紋中的留白處繪紅色彩料後,再度以低溫燒製產生紅、藍雙彩一為釉上彩一為釉下彩這是前所未見的創新也許是因為首創技術尚未成熟導致紅彩部分並不十分成功未能完整呈現變成點狀的粉紅色
唐青花紅彩椰棗樹紋 22.5cm 




唐青花紅彩椰棗樹紋瓶 局部



唐青花紅彩椰棗樹紋 22.5cm (2)
此器的主題為三棵椰棗樹和兩隻鷺,相同的圖案見於長沙窯的釉下褐彩水壺,是唐代外銷西亞瓷器上的常見紋飾上半部繪花瓣紋入窯前先繪以鈷料,罩上透明釉,再入窯高溫燒製完成之後,在花瓣留白處用紅色塗料畫兩朵蓮花,然後再入窯以低溫燒製,整器的畫工已較為複雜




                                                         唐青花紅綠彩菊花紋瓶 22.5c


                                                 唐青花紅綠彩菊花紋瓶              
釉上紅綠彩瓷以往最早記錄,只有金代的少數產品(無青花)元代早期紅綠彩瓷的製作較多當時已有外銷是否是為了外銷而生產,則不得而知此件青花紅綠彩的出現不僅僅是將其製作史往前推進了三、四百年更是瓷器史上釉上彩與釉下彩結合的重大成就是彩瓷製作觀念的重大突破



                                    唐青花蓮花紋瓶  22.5c
此件蓮花紋青花瓶同樣因為青花釉中含鐵高且鈷料施於素胎上素胎乾澀鈷料容易附著,加上掌控不佳導致鈷料太多,透明釉太薄,在高溫燒製時鈷料因溫度高上浮於釉層表面,表面聚集太多鐵,長久下來因鐵氧化生鏽而大部分青花鏽蝕剝落此種蓮花紋亦常見於唐代的長沙窯是銷往西亞瓷器的常見紋飾之一



                                唐代 長沙窯褐釉蓮花紋壺(取自紫禁城出版 長沙窯)
                    


                                                                      唐青花弦紋瓶


                                                        唐青花弦紋瓶   局部
 以上瓷器除了藍彩水壺是釉中彩青花外其餘的胎土青花用藥 燒結情形高度瓷化、敲之聲音高亢、無任何剝釉…都完全一致這顯示出此種瓷器的製作穩定,除因瓷師的經驗不足,鈷料過多,透明釉太薄外,技術還算成熟並非偶然產生是有計畫的生產從器上的圖案研判應該是為外銷西亞而製這些圖案中大部分同時出現於外銷的唐代長沙窯。加上青花釉濃處因含鐵過高,高溫燒製時,部分鈷料滲透到薄透明釉表面,長期與空氣接觸而氧化鏽蝕嚴重這種現象是宋代以後的青花所未見。因此,可確定這批瓷器為唐代所製無疑根據鈷料含鐵高的特點鈷料應該是來自西亞的蘇勃泥青(與元代外銷西亞青花相同)此種高溫釉下青花的燒製肇始於外國商人的要求製造青花的鈷礦料為外國商人提供燒製完成後全數外銷國內少有存留故鮮為人知根據青花的發色穩定,證明唐代的瓷師已充分掌握燒製高溫釉下青花的技巧並開始嘗試釉下彩與釉上彩的結合這是當時瓷師的創新之舉

  
唐代青花除了大部分是為國外需求燒製外,中國國內亦有少量為自用.
                                           

國內自用唐代青花





國內自用唐代青花



















國內自用唐代青花



唐藍彩(中溫釉中青花)碗



左唐青花                                    右.唐藍彩(中溫釉中青花)




左唐青花                                           右.唐藍彩(中溫釉中青花)



 左唐青花                                    右.唐三彩                

        左唐青花                                                              右.唐三彩    


從近距離的三張照片中可以看出唐代藍釉彩陶瓷之間有三點明顯差異;1.藍釉的流動方面:三彩的藍釉流動最大其次是釉中青花而高溫釉下青花則因為鈷料直接畫在瓷胎上,鈷料滲入附著胎土且因透明釉薄沒有明顯流動現象2. 藍釉施釉方面:三彩的藍釉是點畫在透明釉上釉中青花是點畫在不透明的白釉上而高溫釉下青花是畫在透明釉之下3.釉開片方面:三彩與高溫釉下青花都開細片紋〈但因溫度不同片紋有別〉,釉中青花(唐藍彩)無開片除此之外三彩及釉中青花都因釉的流動大而施釉不到底高溫釉下青花則施釉到底。尤其重要的是,可以明顯的看出唐代的青花因鈷料滲透到透明釉表面而繡蝕嚴重從以上三張近拍照片中即可發現唐代陶、瓷中不同藍釉間的差別,由此更能確定唐代高溫釉下青花存在的事實

陳文卿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